特朗普上台前拜登政府的重磅决策:英特尔成为芯片法案核心受益者,迎来高额投资推动产业发展。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信睐营销策划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解析一下拜登参加台积电迁机仪式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可以解决大家的疑惑。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拜登参加台积电迁机仪式的话题。

文章目录列表:

拜登参加台积电迁机仪式

2.美国加速“掏空”台积电台积电绕开美国技术

仪式之前,台积电宣布将原本计划的120亿美元投资额提高至400亿美元,在凤凰城建造两座工厂,计划分别于2024年和2026年投产生产4纳米和3纳米芯片。路透社6日报道称,这是台积电在台湾以外的最大投资,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境外直接投资之一。

“30多年前,美国占有30%以上的全球芯片产量。然后发生了一些事情。美国制造业——我们经济的支柱——开始被掏空。公司将生产转移到海外。但是各位,哪里写着美国不能在制造业重新引领 ?”在6日的迁机仪式上,拜登做了上述发言并兴奋地表示“这些是地表上最先进的半导体芯片,将为iPhone和MacBook提供动力的芯片它可能改变游戏规则”。美白宫 经济委员会主任布赖恩·迪斯6日称,总统前往这个场合,象征着台积电达成了一项重要里程碑——把最先进的半导体生产带回美国。《纽约时报》6日称,“该工厂意义重大,将帮助美国‘建立对冲中国的围栏’”。

台湾《中国时报》7日报道称,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在新厂仪式上也有讲话,他在讲话中声称“全球化几乎死了,自由贸易也差不多了”。他回顾台积电上世纪90年代在华盛顿卡马斯建立 座工厂时称,“我认为这是梦想成真,但却遇到成本问题,我们面临人的问题、文化的问题,美梦变成了噩梦,花了数年时间才从中解脱”。

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则在周二的活动上提到对依赖海外生产的担忧,“目前在美国,我们并没有真正制造任何 上最复杂、最前沿、最尖端的芯片,”她说,“这是一个 安全问题,一个 安全漏洞。今天,我们正在改变它。”

《华盛顿邮报》6日报道称,拜登政府 表示,这两家台积电工厂以及英特尔、美光、Wolfspeed和其他公司的新工厂可能会在与中国的竞争升温之际为美国军事和经济带来决定性优势。拜登政府试图结束依赖外国供货商的局面,台积电扩厂是这一整体战略的一环。

彭博社6日报道称,台积电可能会从《芯片与科学法案》中获得数十亿美元的补贴——拜登今年8月签署了一项法案,为在美国生产半导体的公司提供530亿美元的激励措施。亚利桑那州和地方 已经同意为台积电的 阶段建设提供财政激励,预计该公司将根据该法案为两个阶段申请联邦拨款。但有媒体认为,该法案是否能真正实施还是一个未知数,或许只是“画大饼”而已。

美媒认为,有迹象表明,在共和党赢得众议院多数席位的11月中期选举之后,过去两党在经济问题上的合作可能更难重现。共和党众议院 麦卡锡就曾抨击《芯片与科学法案》是“空白支票”和“企业福利”。保守派反对者认为此次政府补贴半导体的产业政策会阻碍美国的创新能力。该法案与以往美国采取的“看不见的手”——市场路径相悖。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6日,台积电股价狂跌,加上台积电外移造成恐慌效应,网民看到台积电相关新闻都非常崩溃,直呼“门都没有了,门都被拆去亚利桑那了”“整个搬走、连门都不留”,网民称,“在美国多盖一座晶圆厂,就是在台湾少盖一座晶圆厂”“过几年就叫美积电了”。

延伸阅读:

苹果加快将部分产能搬离中国? :带来个备受关注问题

直新闻:美国总统拜登高调参加了台积电在美国新工厂的典礼,并且宣布制造业回归美国,您有什么观察?

特约评论员孙兴杰:对拜登总统来说,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投资是一个符号,是他上任之后不断推动产业补贴政策的一个成果,比如说《通胀削减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等,这些法案促成了台积电的投资。但事实并非如此,台积电到美国投资也不是拜登政府法案的结果,至少从时间线上看是没有因果联系的,至于说,台积电在美国投资是不是代表制造业回归美国,也是拜登个人的意愿。从拜登高规格参加台积电的典礼我们能够看到这么几个现象:

,制造业回归或者说加强对战略科技的介入已经成为美国两党的共识,台积电投资美国跨越了特朗普和拜登,拜登也将这一项目作为自己的政绩,并不在乎这其实是特朗普“美国优先”口号的一部分。

第二,美国政府已经将战略科技产业作为安全战略的重心,除了通过一系列法案之外,还改变了以往的经济政策的理念基础,以强势姿态扶持或者改变企业的决策。与拜登一起出席活动的还有一众美国科技巨头,至少在形式上形成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事实上,美国创新和产业的发展并不是纯粹依靠市场推动,政府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冷战期间,美国政府在关乎美国 安全的领域投入巨资进行研发,从而推动了技术创新和新产业的出现。现在美国政府将半导体产业视同为阿波罗登月计划,因此,这是美国将半导体产业战略化和安全化的表现,不仅是两党的共识,也可能是政企共识,相关的企业当然会获得数额不菲的补贴和扶持。

第三,台积电投资美国并不全是市场行为,也涉及到产业从台湾向美国的转移,半导体产业在空间中的重新分配。对台湾地区来说,台积电在美国的投资代表着产业转移,相关的人才和配套也要到美国,现在岛内有些人担心台湾产业被掏空,也不是杞人忧天。台积电在半导体产业领域具有优势地位,大规模转移无疑是消耗台湾的产业实力,对东亚地区的产业链也会形成不小的冲击。除此之外,半导体产业最终还是要回到商业逻辑上来,在美国投资也要权衡利弊,尤其是看美国有没有相关的配套设施以承接台积电,并且能够降低台积电的成本,现在来看,美国还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制造业相关的配套设施、人力和人才培养也跟不上,至于说拜登政府画的补贴大饼,台积电能吃到多少还是个问题。

直新闻:有媒体报道说,“苹果公司加快将部分产能搬离中国”,您有什么观察?

特约评论员孙兴杰:的确最近一些消息也传出,苹果公司在调整其全球化的布局,越南、印度越来越受到苹果公司的重视,尤其是最新机型的组装和生产不仅在中国,还分配到了印度,由此带来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那就是苹果公司是不是将生产组装基地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和印度去了。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看到苹果公司是一个全球化的企业,它也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因此,苹果的动向就非常受人关注。苹果的市值、体量以及在产业体系中的影响是巨大的,从两个角度来看,一个是战略层面,一个是商业层面。

从战略层面来说,苹果公司的调整会带来相关产业全球布局的变化,背后则是相当数量的就业岗位,在全球经济竞争越来越体现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的时代,苹果的确具有强烈的战略含义。正因如此,苹果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过度解读。特朗普政府时期就要求苹果公司回归美国,苹果也计划将一部分生产转移到美国,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在美国政府的关税战以及疫情初期的混乱之下,美国 的苹果工厂也关门了。这其中我们能够看到全球化的苹果公司跟追求“美国优先”的美国政府的战略未必是契合的。

战略的另一个含义在于,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来自先进生产力,中国是苹果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尤其郑州是全球最重要的苹果手机生产基地,当然,也依靠富士康的苹果手机的组装生产,郑州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动能。代工工厂是苹果生产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仅能够吸纳就业,而且能够形成新的产业生态,从这个角度来说,代工已经成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竞相争取富士康投资,自然也就具有战略含义。

从商业层面来说,苹果公司作为一家企业,其产品需要市场,中国人口规模大,中产阶级还在增长,是苹果最重要的市场,这是苹果不可能与中国进行“脱钩”的重要纽带。另外,从生产来看,富士康作为苹果主要的代工厂商,其实复杂生产体系的组织者,要生产苹果手机不仅需要土地和劳动力,更需要相关的配套企业、零部件供应商,也就是说,苹果手机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之所以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生产制造基地,不是一朝一夕,而是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努力,更是中国市场与 市场的协同演化的结果。对于“苹果离开中国”这样的消息,我们当然要关注,努力营造和维持中国在全球生产体系枢纽角色,同时也要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体系中的地位,通过自我提升,为更多发展中 提供发展机会。

美国加速“掏空”台积电台积电绕开美国技术

直新闻:美国总统拜登高调参加了台积电在美国新工厂的典礼,并且宣布制造业回归美国,您有什么观察?

特约评论员孙兴杰:对拜登总统来说,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投资是一个符号,是他上任之后不断推动产业补贴政策的一个成果,比如说《通胀削减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等,这些法案促成了台积电的投资。但事实并非如此,台积电到美国投资也不是拜登政府法案的结果,至少从时间线上看是没有因果联系的,至于说,台积电在美国投资是不是代表制造业回归美国,也是拜登个人的意愿。从拜登高规格参加台积电的典礼我们能够看到这么几个现象:

,制造业回归或者说加强对战略科技的介入已经成为美国两党的共识,台积电投资美国跨越了特朗普和拜登,拜登也将这一项目作为自己的政绩,并不在乎这其实是特朗普“美国优先”口号的一部分。

第二,美国政府已经将战略科技产业作为安全战略的重心,除了通过一系列法案之外,还改变了以往的经济政策的理念基础,以强势姿态扶持或者改变企业的决策。与拜登一起出席活动的还有一众美国科技巨头,至少在形式上形成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事实上,美国创新和产业的发展并不是纯粹依靠市场推动,政府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冷战期间,美国政府在关乎美国 安全的领域投入巨资进行研发,从而推动了技术创新和新产业的出现。现在美国政府将半导体产业视同为阿波罗登月计划,因此,这是美国将半导体产业战略化和安全化的表现,不仅是两党的共识,也可能是政企共识,相关的企业当然会获得数额不菲的补贴和扶持。

第三,台积电投资美国并不全是市场行为,也涉及到产业从台湾向美国的转移,半导体产业在空间中的重新分配。对台湾地区来说,台积电在美国的投资代表着产业转移,相关的人才和配套也要到美国,现在岛内有些人担心台湾产业被掏空,也不是杞人忧天。台积电在半导体产业领域具有优势地位,大规模转移无疑是消耗台湾的产业实力,对东亚地区的产业链也会形成不小的冲击。除此之外,半导体产业最终还是要回到商业逻辑上来,在美国投资也要权衡利弊,尤其是看美国有没有相关的配套设施以承接台积电,并且能够降低台积电的成本,现在来看,美国还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制造业相关的配套设施、人力和人才培养也跟不上,至于说拜登政府画的补贴大饼,台积电能吃到多少还是个问题。

直新闻:有媒体报道说,“苹果公司加快将部分产能搬离中国”,您有什么观察?

特约评论员孙兴杰:的确最近一些消息也传出,苹果公司在调整其全球化的布局,越南、印度越来越受到苹果公司的重视,尤其是最新机型的组装和生产不仅在中国,还分配到了印度,由此带来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那就是苹果公司是不是将生产组装基地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和印度去了。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看到苹果公司是一个全球化的企业,它也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因此,苹果的动向就非常受人关注。苹果的市值、体量以及在产业体系中的影响是巨大的,从两个角度来看,一个是战略层面,一个是商业层面。

从战略层面来说,苹果公司的调整会带来相关产业全球布局的变化,背后则是相当数量的就业岗位,在全球经济竞争越来越体现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的时代,苹果的确具有强烈的战略含义。正因如此,苹果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过度解读。特朗普政府时期就要求苹果公司回归美国,苹果也计划将一部分生产转移到美国,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在美国政府的关税战以及疫情初期的混乱之下,美国 的苹果工厂也关门了。这其中我们能够看到全球化的苹果公司跟追求“美国优先”的美国政府的战略未必是契合的。

战略的另一个含义在于,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来自先进生产力,中国是苹果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尤其郑州是全球最重要的苹果手机生产基地,当然,也依靠富士康的苹果手机的组装生产,郑州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动能。代工工厂是苹果生产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仅能够吸纳就业,而且能够形成新的产业生态,从这个角度来说,代工已经成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竞相争取富士康投资,自然也就具有战略含义。

从商业层面来说,苹果公司作为一家企业,其产品需要市场,中国人口规模大,中产阶级还在增长,是苹果最重要的市场,这是苹果不可能与中国进行“脱钩”的重要纽带。另外,从生产来看,富士康作为苹果主要的代工厂商,其实复杂生产体系的组织者,要生产苹果手机不仅需要土地和劳动力,更需要相关的配套企业、零部件供应商,也就是说,苹果手机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之所以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生产制造基地,不是一朝一夕,而是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努力,更是中国市场与 市场的协同演化的结果。对于“苹果离开中国”这样的消息,我们当然要关注,努力营造和维持中国在全球生产体系枢纽角色,同时也要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体系中的地位,通过自我提升,为更多发展中 提供发展机会。

延伸阅读:

苹果布局“美国芯”,支持台积电在美建厂,理想可能遭遇骨感现实

苹果再度释放出寻求分散供应链的打算,以在芯片采购上减少对亚洲的依赖。据科技博客ExtremeTech11月18日报道,为解决美国芯片产品约60%进口自其他 和地区的困境,苹果公司将与全球最大芯片代工企业台积电合作,让后者在美国本土为其生产芯片。19日,在曼谷出席APEC相关会议的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表示,他清楚地知道,去美国生产的成本比在台湾至少高50%,但这并不排斥把一部分“美国最需要的、比其他公司先进的产能”移到美国。分析认为,苹果正在重拾分散供应链的想法。行业 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如果一个企业抛弃体系配套、 率低成本的现有产业链,违背资源配置规律,有可能丧失市场优势。

台积电产能被拉到美国

根据美国彭博社15日的报道,苹果CEO库克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表示,苹果打算从美国亚利桑那州一家在建的芯片工厂进行采购,这标志着苹果在芯片上为减少对亚洲的依赖迈出重要一步。彭博社认为,库克指的可能是其 芯片制造合作伙伴台积电的亚利桑那州工厂。

台湾最新一期《商业周刊》封面故事的主题是首批台积电员工携家带眷搬迁飞赴美国凤凰城。报道称,台积电2020年5月宣布将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设厂,如今当地厂房已经部分完工。未来台积电还会有6架包机,运送超过千名台湾工程师到亚利桑那。12月初,该厂区将迎来首批设备到场的典礼。根据台湾《联合报》的报道,亚利桑那厂为台积电近年规划的在海外最大的投资案,斥资超过120亿美元,也是首座切入5纳米先进制程的芯片工厂,获得美方高度重视。

彭博社还报道称,美国作为曾经的全球芯片制造霸主,已把这个产业的主导权拱手让给了台企,后者已占有全球9成以上先进制程芯片的产能。

美国之外,欧洲也是苹果分散芯片供应链风险的选择地,根据报道,库克在最近的访问中暗示,欧洲大陆将是另一个芯片来源。在欧洲,台积电也正与德国政府洽谈,可能在德国设厂。

分析认为,苹果从2018年起开始对全球的供应链进行重构,但这一计划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放缓。在这期间,苹果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更加彰显。不过随着全球疫情发展的最新形势,苹果正在重拾分散供应链的想法。

除了芯片外,据彭博社近期披露的消息,台湾电子代工企业和硕已开始在印度组装苹果最新款手机iPhone14,成为富士康之外第二家在印生产iPhone14的苹果供应商。据路透社报道,目前至少有3家苹果的全球供应商在印度组装iPhone,除了富士康之外,还有和硕与纬创。知情印度政府 表示,富士康计划在两年内将印度iPhone工厂的员工人数增加5.3万名,从而将印度南部工厂的员工人数增加到7万人。

根据美媒的报道,2017年苹果大型供货商名单上,只有18家位于印度与越南,去年增加至37家。之前苹果只会在印度生产旧款iPhone,今年9月则开始生产最新的iPhone14。据传苹果很快就会开始在越南生产MacBook笔记本。

理想将遭遇“骨感”的现实

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20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苹果供应链一直高度集中在东北亚地区,因为该地区产业配套能力强,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现在,苹果要打破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下形成的产业链,一定程度上有违于经济规律。项立刚认为,在全球更大范围内寻求产业布局,是产业链溢出效应的表现。但是苹果目前进行的产业链分散背后有着深深的地缘政治因素的考虑。

目前,苹果分散全球供应链的行动尚处于起步阶段。彭博社16日报道称,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5纳米技术以前是最先进制程,但现在最新技术已被3纳米技术替代,未来芯片技术会更进一步发展,因此苹果未来最新款的iPhone几乎不太可能使用亚利桑那州厂代工的芯片。

报道还认为,台积电美国工厂的月产能为2万片,只有台积电整体产能的1.6%,就算台积电又在亚利桑那州建设第二座芯片厂,美国工厂的总产能也根本无法满足苹果所有订单。报道称,台积电美国工厂最可能代工的,可能是 leAirPods、TV、HomePod或Watch使用的芯片。苹果、英伟达、高通和AMD等美企急于宣布美国制造的芯片,但实际上的供应量将是“象征性”的。

台媒近日援引拥有“最懂鸿海的分析师”外号的柯克兰资本董事长杨应超的观点认为,苹果供应链不可能完全撤出中国大陆。根据台媒的报道,苹果最大的150家供货商都在中国大陆设厂。目前苹果产品仍有80%的产能来自中国大陆,如富士康的郑州产业园大概承担80%的iPhone14系列的产能,且iPhone14Pro的产能超过85%在郑州。

“违背规律将丧失优势”

2020年以来,台积电赴美设厂持续引发岛内担忧。张忠谋在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表谈话时曾表示,美国芯片制造业的扩张并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持,同时美国制造成本太高,台积电赴美建厂是在美国政府的“敦促”下决定的。在台积电现任董事长刘德音表示将进一步在美国建设3纳米工厂时,张忠谋直言,“在美过多建厂,台积电必败”。

华西证券近日表示,由于“配套产业、基础设施和工人资质”方面的差距,印度和越南无法取代中国在苹果供应链中的作用。同时,与美国、日本和韩国相比,中国在人力成本、物流速度和政府支持政策方面保持优势。

项立刚认为,苹果若坚持打破既有产业链寻求重构将遭遇成本高企、效率降低的风险。以富士康美国建厂进展缓慢为先例,半导体行业在美国重构产业链的前景非常不确定。“供应链要高度集中于生产体系配套齐全的地区, 率、低成本的生产优势才能发挥出来。如果违背这种资源配置的规律,无疑就会丧失市场优势。”他认为,芯片企业在美国建厂,首先面临的是人工成本将大幅增加的问题;另外,当地企业文化以及工会制度也会限制生产效率的弹性,从而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要;再者,在苹果供应链上中国企业占据着重要地位,如果苹果在印度或者越南新建供应链,那么大量的配套企业必须同期建成才能彰显效率和成本优势,否则,组装在印度,而零部件需要大量从中国进口,产业链分散将成为空话。

近期一个科技圈儿的消息令人五味杂陈。

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造的5纳米晶圆厂将于12月6日举办首批工具设备进驻典礼。这也意味着晶圆厂已经完成基本准备工作,接下来将为迁入 批用于半导体制造的尖端设备做好准备,为2024年实现量产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这是一次颇显政治考量的决绝行为

在全球化的逻辑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台积电到美国设厂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符合纯粹的商业逻辑。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自己就曾公开表示,在美国生产芯片的成本比在台湾至少高出55%。

但是,芯片作为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其生产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外,同样需要考虑其他因素,例如政治和安全。从这个角度来看,台积电在美国设厂的行为同样可以被视为分散风险的理性决策。这也侧面反映出,台积电对于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的潜在担忧。

所谓决绝,则体现在美国分厂核心技术人员的组成方面。根据公开报道,早在11月初,台积电就曾包机把近300名员工送往美国,之后还将分批次包机将总计超过千名工程师及其家人陆续送到美国。这些员工将在台积电安排的被昵称为“台积村”的新社区开启新生活。

无论外界如何评价,外派美国的机会并非唾手可得,至少要经历两次面试以考核英文能力和专业能力。可以预见,这些主动申请赴美的人当中,大概率会有相当比例的人 留在美国。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一次大规模的高科技人才跨洲流动。

今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芯片和科学法案》

美国在芯片领域的掌控力进一步加大

毫无疑问,芯片在现代科技、生活、经济和军事中的作用与日俱增。今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芯片和科学法案》,试图利用 补贴方式吸引国际高科技企业赴美生产,以便最大限度地保证半导体产业链本土化。

需要指出的,台积电赴美设厂的决策早在2021年就已经做出,并实质性动工。换句话说,即便没有芯片法案,台积电依然会到美国投资设厂。张忠谋指出:“移去的都是美国企业所需最先进的产能,对美国也非常重要。”

所以,台积电此举不仅符合美国备源、分散生产以强化供应链安全的布局,而且在当前大国政治博弈加剧的背景下凸显出美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台积电正在成为美国在全球建构半导体科技新防线的关键角色。

不要过度迷信和夸大经济利益的吸引力

在浪漫主义的全球化时代——冷战结束到特朗普总统上台前,经济利益一直是推动全球化进步的最大推动力。但是,特朗普上台后,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地缘政治重新成为国际政治的主导性因素。

换句话说,安全而非利润,“以防万一”而非“效率优先”,成为 、企业甚至个人决策的 考量。新冠疫情大流行和俄乌冲突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认知。无论是对美国,还是对台积电,抑或张忠谋,在美国设厂都是这种新的政治、安全与经济逻辑相混合的产物。

同样道理,对于任何一个 来说,再痴迷于简单的物质成本优势,都注定会被边缘化。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高科技领域没有任何 或者市场是真的不可或缺的。根据商业情报分析公司StrategyAnalytics数据,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芯片市场中,台积电营业利润份额再创新高,达到了惊人的82%。

这也是台积电自1996年以来,在过去26年中所创造的最高营业利润率。在一些 主动推动经贸脱钩和新冠疫情大流行导致的被动脱钩双重因素叠加的时代背景下,台积电能够取得如此高的利润率,也证明和强调了一点:任何 都不要迷信自己的市场吸引力。

台积电已经成为各国争抢的“香饽饽”

据说,出席12月6日典礼的贵宾当中除了苹果、英伟达和AMD等大客户的首席执行官外,还有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甚至总统拜登。由此可见当地对此事的重视程度。过去的经验表明,招商引资对发展经济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美国凤凰城经济发展促进会预估,台积电分厂将在10年内给当地创造近4300个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与此同时,调查也显示当地的房价已经“水涨船高”,中位数已从2020年的29万美元大涨50%到45万美元。据业内人士爆料,台积电还将计划在亚利桑那和弗吉尼亚分别再建第二和第三座晶圆厂。此外,日本也已经成功地与台积电达成协议,在东京成立合资公司设立先进封测厂。

那么问题来了:除了吃酸葡萄,我们还能做点儿什么?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拜登参加台积电迁机仪式”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