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相机拍照入门知识和技巧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信睐营销策划
对于单反相机拍照入门知识和技巧的问题,我有一些经验和见解,同时也了解到一些专业知识。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文章目录列表:
单反相机拍照入门知识和技巧
2.学单反你不得不了解的基础知识,你怎么看呢?
导语:随着旅行的盛行,单反相机也开始在大众中流行起来,单反相机功能繁多而且操作复杂,新人怎么样才能快速入门呢?新人又该掌握哪些入门知识和拍照技巧呢?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01单反相机机身上主要按键的功能
02活用手动白平衡
只要是数码单反相机,都是具备手动白平衡功能的。一般来说,我们遇到最多的问题,往往就是色彩上的不尽人意,例如在室内拍摄往往只能拍出昏黄的照片什么的。其实这些都只是自动白平衡判定没有合你意,解决方案很简单,自己来手动白平衡即可。手动白平衡设置是相机对拍摄时环境中的白色进行还原,因此使用一张标准白纸就能获得准确的色彩表现,所以使用手动白平衡的话,就能快速把暖光环境/冷光环境中的拍摄,还原成标准的5000K标准色温。
03手机作照明光源
逆光时、被摄物处于阴影环境下、棚拍时均可使用手机照明灯补光,使用手机作为棚拍光源进行拍摄。方法很简单,就是把相机的`曝光时间加长,使用小光圈和低感光度进行拍摄,然后使用LED,对着需要“亮”起来的地方照明。照明速度要控制好,不能快门关闭了还没把该亮起来的地方照完,也不能太快的一闪而过,不然就会容易欠曝了。
04活用色彩搭配
先学会拍微距!尽量用同色系的色彩进行取景搭配,一般不会出什么问题。在同一个画面内,主要色彩最好不要超过3种(除非画面的色彩搭配真的很和谐)。
05拍出具有动感的风景照片
这里说的是常用的风景拍摄手法中,比较简单的一种:慢快门拍摄。在开始学习慢门拍摄之前,首先你要拥有一支好的三脚架。 一般来说,曝光时间越长,运动物体就会在画面中留下越长的运动轨迹,但是,并不是运动轨迹越长,效果就越好,具体要看整体画面的配合。不过,就常用的情况来说,0.5秒左右的曝光时间是已经足够虚化画面中的动态物体,达到动与静的对比效果,时间更长的话,只会令画面中产生更多的元素虚得不知道想表达什么了。
06获得漂亮虚化&光斑
拍摄距离和焦距一样时,不管是变焦镜头还是定焦镜头,都是光圈值越小,虚化效果越明显。对于初学者来说,建议使用光圈优先(Av)模式进行拍摄,因为,可以你可以通过调节光圈和曝光补偿了解到摄影最基础的几个元素之间的关系。而且优先设置光圈值能更容易控制虚化量。
学单反你不得不了解的基础知识,你怎么看呢?
1.单反相机基础知识
挨个给你回答机身马达有啥好处啊有机身马达跟没机身马达的机器区别在哪?用起来有啥区别啊====> 现在的单反机器应该没有机身马达了。
马达都集成在镜头上,机身仅仅提供对焦驱动的信号。这个可以 不关注。
镜头咋个选择呢比如我想照那种很远的东西,比如我要拍月球上的环形山的话要什么样的镜头呢?====> 这种是长焦距镜头。也就是可以把远处的景物拉近的镜头。
场旁边那些记者用的就是这种。但是这种比较贵。
便宜的几千块贵的5,6万都有镜头的参数:镜头上的18--55 20--200这些是什么意思呢====> 镜头的焦距。18-55意思就是可以从焦距18mm变焦(用手旋转镜头上的变焦环)变焦到55mm. 焦距越小, 可以拍摄的景物范围越大。
比如风景照。焦距越大,拍摄的范围越小,相当于越能把远处的景物拉近。
影像处理器是什么东西====>把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可以不去考虑。
各家都半斤八两。对焦点数是什么,这个是不是越多越好啊====> 对焦点是指相机驱动镜头对焦,使对焦点处的影像清晰。
比如你拍人物,那么要把对焦点放在人脸上。如果对焦点没搞对,人给拍虚了,后面的背景却清楚了那么就搞笑了。
理论上越多越好。但是高精度的对焦点往往只占一小部分。
这个参考吧。感光度是什么,怎么使用的,是不是越高越好啊====> 通过相机的菜单设置。
感光度越高相机对光线越敏感。也就是说,白天在室外一般用低感光度设置,黑天或者室内照明不好的时候用高感光度。
但是代价就是感光度越高,照片的颗粒感越强,越模糊。网上有很多不同感光度的对比照片,你可以看下。
我想买个单反相机,但是我跟不就不知道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去选择我应该算是个初级入门菜鸟级的吧,所以不知道该怎么去选择,看百度文库里面的东西,太复杂,好多是那种专业术语,看得不明不白的,能用白话文给我讲解下么???=====> 最好周围人有相机的话拿来自己先简单了解下,这东西自己不上手看再多的书也没用。
2.单反相机入门的常识是什么
初学数码单反相机的18个注意事项 1、用广角镜头拍出的照片四角发黑 主要是由于闪光灯覆盖面与广角镜头的视场角不匹配。
老式闪光灯设计的闪光覆盖面大都只能与35mm的小广角镜头配套,28mm广角镜头的视场角比35mm镜头大12度,因此使画面四周受不到光而发黑。防止的办法有二条,一是在灯光上加散光罩,使闪光成为散射光,以扩大覆盖面;二是用白纱布蒙住灯头,让光线散射,使整个画面都能均匀受光。
2、画面影调模糊 在排除了相机无故障和手震等原因后,就要检查镜头是否被灰尘覆盖或被污渍染涂。如遇到这种情况,切忌用嘴吹或毛巾擦。
应用吹气球吹去镜头上的尘土,再用镜头刷拂去杂物,最后用镜头纸擦拭,使镜片明亮如新。如仍有汗渍、指纹和油垢,就要送相机维修店用镜头清洁液仔细清除。
3、主体人物模糊,背景清晰可辨 有两种可能,一是手动对焦相机对焦时,焦点没有对着主体或是主体对焦后,在构图中又移动了位置,未重新对焦,使主体不在景深范围之内;二是使用自动对焦相机时,没有按快门“锁定”焦点再重新构图,使焦点在构图中向别处飘移。 4、团体合影照片前几排清晰,后几排模糊 凡是多排合影照,要保证每个人影像清楚,就要做到三点:一是选择性对焦。
五排人合影,选择第二排的对焦;七排人合影,选择第三排人对焦。二是光圈不要设定太大,一般以f4-8为宜,以保证有足够的景深。
三是快门速度不要低于1/60秒,以免有人头部转动使影像发虚。 5、胶卷没有曝光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傍轴取景相机拍摄时忘记揭镜头盖,取景器中景物清晰,但成像光线没有进入镜头,胶片没有感光。
二是手动卷片的135单反相机装片不到位,卷片时没有注意看暗盒片轴是否在相应转动。由于片头滑脱,搬动卷片把手时,虽然快门上了弦,计数器照常计数,但胶片在暗盒中纹丝未动,计数器虽显示36张拍完,实际上没有一张胶片感光。
6、照片四角有黑影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遮光罩与镜头焦距不匹配。把50mm标准镜头的遮光罩用于28mm焦距的广角镜头就会阻挡进入镜头的光线。
因标头的视场角为47度,而28mm广角镜头的视场角为75度。二是用28mm广角镜头拍摄时,原已在镜头上戴有一块UV镜,如再戴一块偏光镜的话,由于偏光镜是两片玻璃叠合而成,边框很厚,再加在UV镜的边框,必然遮挡进入镜头的光线,使照片四角发黑。
用广角镜拍摄时如需用偏光镜,一定要先卸下UV镜后再装偏光镜,才能使画面均匀受光。 7、影调死白或晦黑,缺乏影纹层次 无论照片是黑白或是彩色,只有曝光准确,才能获得明快的影调和丰富的层次。
照片死白是曝光过度;照片晦黑是曝光不足。机内测光系统是按18%的中灰反光率设计的,它可以使大多数景物曝光准确,色彩还原,但遇到某些特殊光线或景物,就需要在测光的基础上进行修正。
如拍摄雪景如不增加1.5-2级曝光量,白雪就会成为灰白色;如拍摄煤炭,如不减少1.5-2级的曝光量,黑色煤炭就会变成深灰色。因为无论多么高级的相机,也没有思维功能,只会把一切景物千篇一律地按反光率为18%的中灰色调处理。
8、用电子闪光灯摄的照片仍然曝光不足 原因有二:一是光圈设定过小。闪光灯的闪光速度一般都在1/1000秒以上,快门已失去控光作用,主要靠光圈大小控制曝光量。
没有自动档的闪光灯拍照,要先计算光圈系数。二是闪光灯电力不足。
新买的闪光灯要经过十余次的充、放电,让灯内电容活跃后再正式使用。旧闪光灯充电信号灯点燃只充了70%,在点燃10秒钟后才能真正充满电能,供正常使用。
9、单反相机用闪光灯拍出的照片,有半幅画面是黑影 这是由于单反相机的帘幕快门与闪光灯不同步所致。单反相机用闪光灯拍照,要注意相机的闪光同步(各相机速度不同)。
10、人像照片背景清晰艳丽,人物脸膛昏黑 一是逆光拍摄时使用了平均测光,又没有对人物面部补光;二是背景明亮(雪景、沙漠、海滩),使用了内测光推荐的数据进行曝光,背景曝光适度,人物曝光不足。对此有三种办法解决:一是用闪光灯对人物进行补光;二是在测光的基础上加大1-2级曝光量;三是走近人物对准脸部测光,“锁定”曝光量后(用测光记忆钮或改为手动曝光),再退回原位构图,对焦,拍摄。
11、团体合影,周边人物残缺 这有两种情况,一是用平视取景相机拍摄时忽略了视差,画面装得过满;二是使用单反相机虽无视差,但画面四周没留余地,扩印时四周压掉了一些画面,彩扩机只扩印出底片画面的95%左右。所以无论使用什么相机,构图时都要留有一定的余地。
切忌人物顶天立地,塞满画面。 12、照片有划痕 如果是底片上有划痕,可能是两种情况造成的。
一是大盘片分装卷使用的旧暗盒被污染,出片口绒布上夹有砂粒,划伤了胶片;二是相机背后的压片板上有毛刺,卷片划伤了胶片。使用分装卷前,最好把片头缩进暗盒,用吹气球和毛刷仔细对出片口的绒布进行清洁处理后,再引出片头使用。
如相机压片板有毛刺,可用一小块0号砂纸小心地磨掉(注意不要磨伤压板上的漆膜)。 13、整幅照片影调偏蓝 一是色温很高造成的。
阴天或薄云蔽日的天气,自然光色温高达7000-。
3.单反摄影入门知识有哪些呢
1、拍静物、花卉鱼虫 A档,光圈F5。
6以上尽量大,焦距50以上,靠近被摄物可使背景虚化。光线强iso100,光线弱iso400以内。
鲜艳模式,中央或点测光,注意对焦,可用居中、对比构图(四周留空间),机位降低、半蹲或平视。太暗适当+0。
7EV曝光补偿。 2、拍人 A、M档。
若拍人物特写:参照拍静物,锐度适中,注意对焦在眼睛或重点部位,居中构图;若拍人景搭配,中等光圈F8,焦距最广,构图三分、黄金分割。iso100尽量低,raw格式,注意脸部曝光正确,因宽容度不足导致其他部位过黑、过曝,可后期曲线拉回。
人物着装颜色要区别背景。动作姿态:头痛牙痛肚子痛腿痛、仰望天俯视地、落寞背影、舒展起跳等,可借助身边道具。
3、拍景 A、M档。晴天iso100,、F8、1/200左右,阴天iso400,A档整体测光。
广角体现广阔(有畸变),中焦写实,长焦切割空间造虚化。 注意安全快门。
介绍几种滤镜:UV(紫外线滤光镜),作用保护镜头镀膜;CPL(偏振镜),作用增色、消除玻璃水面反光;ND(中灰密度镜),作用减少进光量、延时,拍水神器;GND(中灰渐变滤镜),作用前期天空颜色渐变,有蓝橙绿灰等种类。如遇光比过大(天太亮景太黑),则保证景物正常曝光,镜头中天空部分用黑卡纸遮一会儿,减少进光量。
4、拍夜景 M档。上三脚架iso100,没有则iso1600以内,自定义白平衡或白炽灯,开启降噪,raw格式。
1、F8以上小光圈(如F11)可以使灯光出现星光,注意安全快门。2、净化场景:延长曝光时间(如F22,iso100,快门10-30秒),行人可从画面上消失,不留痕迹,反光板预升减少机震,遮住取注意安全快门景器、避免杂光从后进入影响画质。
流动车轨同理。3、拍光斑:最大光圈,最远焦距,正对散布的光源,手动对焦拧出光斑,或对焦最近的前景。
5、夜间人像 M、夜间人像档。原理是采集二次曝光(一次闪捕捉人物,一次闪捕捉背景)。
上脚架、或稳定依托调,自动白平衡,iso400左右。M档:F2。
8-8,慢速同步闪光,后帘闪光模式。夜间人像档:参数无需调整。
此时闪光灯会闪两次,按下快门闪一次,曝光结束前再闪一次,所以中途人不要离开和晃动。可实现人物清晰,背景霓虹也漂亮,不至于一团黑。
6、追拍,拉焦,旋焦 追拍:T档,快门1/30左右,对焦按快门同时,镜头以合适的速度追着车辆移动(有脚架便于控制方向),可营造动感的车辆效果。 运动中的人同理。
光强弱决定iso大小。 拉焦:T档,快门1/30左右(需搭配变焦镜头),先对焦,按快门瞬间拧动变焦环,即拉伸镜头(过程中保持手臂稳定),可拍出径向缩放、光线拉伸效果。
上脚架可延缓拉焦动作,如小光圈配合快门2秒匀速拧动,可实现更细腻更有变化的效果。 旋焦:T档,快门1/30左右,先对焦,按快门瞬间,以镜头中心为轴(Z轴),小角度晃动机身(XY平面内),过程中保持身体稳定,可拍出径向旋转效果。
多用于小物件在中央部位,四周陪衬杂乱的场景。 7、拍流水或喷泉 T档。
喷泉:快门1/200足以凝固水珠。 适当光圈,注意对焦。
流水:上脚架,iso100,快门1/50左右,可拍出绸缎丝感。若在黄昏天色渐暗,F16,快门2-10秒,可使丝绸感更细腻。
运用ND滤镜效果更佳。注意构图和机位,前景中景远景需俱全。
8、拍烟花 M档,使用快门线,三脚架,F8,B快门:从烟火腾空瞬间按住快门,绽放坠落后松开。 在2枚烟火间隔时间,用黑板纸遮住镜头,可拍出多烟花重叠效果。
水平转动机身角度,可拍出整排壮观烟火。 9、拍鸟和月亮 拍鸟:A档,iso100,长焦镜头(200以上焦段),最大光圈,如机器高端可追焦,则设置连续自动对焦,放连拍。
如机器普通,则上脚架耐心等候,预先对焦在鸟儿可能落的位置,后切换手动对焦,取消raw格式(因SD卡读写速度限制),放连拍。 拍月亮:M档,上脚架,iso100,长焦镜头(300以上焦段),F8-10,快门根据夜色明暗调整,最好液晶屏取景,放大手动对焦。
10、拍水滴和烟雾 水滴:M档,iso100,F8,快门1/200,无线引闪器,外置闪光灯(指数1/8左右)。 机位与水面接近,容器和背景要干净,用滴管或者吊水瓶上方固定位置,用铅笔点住落点,自动对焦后切换手动对焦,闪光灯放正上方、侧后方、正后方效果均不同。
掌握滴落的节奏,放连拍。多多耐心尝试。
烟雾:设置同拍水滴。深色背景,闪光灯放侧后方,对焦方式同拍水滴。
4.摄影基础知识有哪些
摄影最基本的是分为三部分组成,点,线,面,点是指的焦点,线是指的线条,面是指拍摄中的构图!
焦点
视觉中心焦点。一般是指能反映画面主题的中心焦点。比如奔跑中的鹿、人流中站立的小孩等、这叫视 中心焦点。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多个的可以是互相映衬,也有重点之区别。
对焦焦点是指将主题拍摄清晰。一般手动相机需要手动扭动对焦环以将主题对焦准确以达到信息,自动对焦相机是半按快门来对焦。
线条
条的分类上,不同类型有不同的效果,我们可以将线条分为水平线、对角线、曲线这三大类。而生活中这样形式存在的事物数不胜数。如弯曲的路、笔直的树干等这样形式都可以看作摄影创作中的“线条”。
构图
指将现实生活中的三维空间环境下的物体利用视觉特征,有机的再现由边角限定的二维空间内,并担负着 主体、吸引视线、简化杂乱,给出均衡和谐画面的作用,并通过画面构造传达阐释更多的信息,反映作者对一事物的认识和感情。
5.摄影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摄影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融入其历史发展的进程之中,将光学理论、色彩学理论等内容与相机功能的介绍相结合,并以对比性和说明性的照片实例进行论述。下面由我为大家分享摄影基本知识有哪些?
什么是“景深”?
A: 对焦后在焦点前后能够清晰成像的范围叫做“景深”。
如果收缩镜头光圈(增大F值),对焦后清晰成像的范围就大,照片就不容易虚化,这种状态叫做“大景深”。反之,如果开放镜头光圈(减少F值),对焦范围就狭窄,背景就容易出现虚化,这种状态叫做“浅景深”。因为景深对于拍摄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拍摄时一定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景深根据镜头焦距及相机与被摄体之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广角镜头的景深大,长焦镜头的景深浅。而且,相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越远,景深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就越浅。
机身防抖和镜头防抖,哪个效果更好?
A: 一般来说,镜头防抖和机身防抖的补正效果是相同的。
防抖组件装载在机身内时,补正作业的位置位于光学系统的后端。而装载在镜头内时,则位于光学系统的中央。虽然位置略有差异,但对于防抖来说,更重要的是进行补正作业时的调整方法,所以尽管位置不同,效果差异不大。
但是,从使用的方便性来说,镜内搭载的“镜头防抖”更有优势。这是因为在取景器取景时,可从取景器内实时观察到补正效果,可以对被摄体进行仔细观察后等待拍摄时机。这种优势尤其在焦距超过 。.
6.数码单反摄影常识
质量与ISO ISO是一个曝光率 的词,刚才我在超市买饼干的时候就看见包装袋上写:本公司已通过 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这个ISO是国际标准组织的缩写,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 nization。国际标准组织制定饼干管理标准,也制订胶卷的生产标准,所以货架上的胶卷 有ISO100,200和400的几种,这就是感光速度不同的胶卷。
ISO感光度是CCD(或胶卷)对 光线的敏感程度。如果 用ISO100的胶卷,相机2秒可以正确曝光的话,同样光线条件下用 ISO200的胶卷只需要1秒即可,用ISO400则只要0.5秒。
在数码时代,数码相机的主菜单里 都有ISO选择,100,200,400或者800,这和胶卷上的一样。看机型不同,低的到ISO50, 最高有到25600的,数字越大越敏感(感光度越高) 快门 在摄影术最初发明的那些年,拍张照片曝光时间一般都需要好几分钟,大部分照相机是不 需要快门的,开始曝光的时候把镜头盖取下,然后看表,五分钟后盖上,照片完成。
后来,胶片的感光速度越来越快(ISO越来越高),曝光时间变为一分钟,几秒钟,1/10秒 甚至几百分之一秒,这时候用手取镜头盖就不够快了。我们需要一个能准确控制曝光时间 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快门。
快门有机械快门,电子快门,以及电子机械联合快门等很多 种类。 定义:快门就是相机里控制曝光时间的装置。
这里顺便介绍一下安全快门速度。在使用135相机拍摄的时候有一个 手持相机拍摄的安全 速度原则:安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如果使用35mm镜头,快门速度不得低于1/35秒,使用 200mm镜头时速度不得低于1/200秒,否则就可能糊了。
光圈 第三节:光圈 上一章说过,所有相机都基于小孔成像原理:拿一个密封箱子,在任何一面钻个小圆孔, 然后把有孔的这面对着窗外,窗外的景象比如一棵树什么的,就会在圆孔对面的箱内壁生 成此树的倒影。假如我们在内壁涂上感光材料(装上胶卷或CCD),这个有孔的箱子就是一 *** 整的照相机了。
这就是针孔相机。 既然一台照相机可以不需要镜头,为什么现在的相机前面不是一个小圆孔而是几块玻璃呢 ?而且这几块玻璃(镜头)还卖得那么贵!这是因为小孔要成像的话,孔必须很小,这也 是针孔相机名称的来历。
如果孔开得和门一样大,这个孔就成不了像。所以我们没有小门 成像一说。
孔小进光量就小,所以玩针孔摄影非常锻炼人的耐心,一张照片曝光几分钟到 几个小时都常见。而且,由于光的衍射干扰,针孔相机拍的都不够清晰,如雾里看花 一般。
没有人原意花几个小时去拍一张模模糊糊的照片,我们要想办法加大进光量。有什么办法 能够把这个小孔开大而又能生成清晰的图像呢?人们马上就想到了凸镜的聚光功能。
把玻 璃凸镜装到大孔上,问题不就解决了? 确实如此。相机镜头就是这样诞生的。
今天数码相机的各种镜头都是几块凹凸镜的排列组 合,然后外面用塑料或铁皮一包。有了镜头,小孔成像的这个孔 – 也就是下文中的光圈 – 就不再是针孔了,它变成了洞。
洞变大了,进光量问题解决。但有时候问题又来了:我们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大洞。
比 如夏日沙滩上烈日当头,四处白花花一片,为了分清到底是人肉还是白沙,我们需要眯着 眼睛仔细观察。镜头是照相机的眼睛,这时候相机也需要眯起眼睛。
很显然,为了应付不 同的光线强度,我们还需要给镜头装上能够调节这个洞的大小的装置,以便在强光时缩小 为针孔,弱光时开成大洞。这个装置就是光圈。
光圈英文名称为Aperture。一组凹凸镜再 加上光圈就诞生了完整的镜头。
定义:光圈就是镜头里调节进光孔大小的装置。 常见的光圈值如下: 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
每两挡相邻光圈值之间进光量相差一倍。例如光圈从F4调整到F2.8,进 光量便多一倍;从F2.8到F2又多一倍。
也许您已经看出来了,光圈值和光圈实际大小是相 反的,进光量最大时光圈为F1,最小时为F64。 对135相机来说大多数镜头的最小光圈为F22。
既然光圈可大可小,那多大的时候镜头的成像质量最好?根据上图,最小光圈F22时光圈跟 针孔差不多,数码相机成了针孔相机,前面说过针孔成像好不了;光圈最大的时候小孔又 变成了大门,成像也差。所以,根据中华民族传统的中庸之道,请牢记: 重要结论:镜头在中等光圈的时候成像最好(最清晰)。
如果是135数码单反,中等光圈为F8或F11。小数码DC要看具体机型,如果可选光圈值在F2 .5到F8之间,中间的F4.6为最佳光圈。
假如光阴似水,镜头的光圈就是水 ,它控制着水流(进光量)的大小。 对于镜头我们 当然是希望它的光圈越大越好,这就如同家里的水 ,虽然平时我们刷牙洗脸从不把它 开最大,但万一有一天家中失火,我们会立即把 拧到最大,并且痛恨当初为什么没有 装一个大点的水 。
一个镜头最大光圈时成像并不好,平时我们一般少用最大光圈;但 在特殊弱光又不准使用三脚架的情况下,比如深夜的街头纪实抓拍,我们一定会毫不犹豫 地使用最大光圈,并且后悔当初为什么没买一支大光圈镜头。
0_基础学摄影|单反相机界面扫盲
摄影可以是一种爱好,也可以是一门职业。并不是按下快门,拍出照片就可以称之为摄影。我们需要了解摄影的每个参数,了解摄影的构图,了解光和影的艺术,每张成功的摄影作品都凝结了摄影师的技艺和心思,学会用摄影的角度去分析它,那么你自然而然就入门了!
别再让你的单反吃灰了,了解它的每个参数,放弃傻瓜的Auto档,每天花一点时间,尝试一下新学的知识参数,你也可以成为生活的摄影师!
一.了解单反相机的各种按键,旋钮,指示灯功能。
下图为佳能70d相机顶部和背部面板,单反的基本操作面板基本大同小异。
二.摄影基本参数。
光圈
我们一般用f表示,控制相机的进光量,而通过光圈大小,控制前后景清晰或者模糊,称之为景深。
知识点:
光圈越大,f值越小,景深越浅(模糊)
光圈越小,f值越大,景深越深(清晰)
感光度ISO
感光度也就是ISO,代表相机对光线的敏感度。不同的室外光线,需要采用不同的ISO
知识点:
环境光线越暗,设置ISO越高,噪点越多
环境光线越亮,设置ISO越低,噪点越少
(以上设置不是 的,新手只需要这么理解就可以了)
快门
快门是用来控制曝光时间的,对不同速度的物体需要设置不同的快门时间。
知识点:
快门数值越小,速度越快,越适合拍高速移动物体
反之亦然
曝光
曝光就是相机接受外界光线,形成画面。如果光线不足,称之为?曝光不足?,如果接受光线过多,称之为?曝光过度?,恰当的光线呈现在影像上,称之为?曝光正确?。
三.参数之间的关联。
曝光三角
光圈,快门和感光度,称之为曝光三角。
光圈决定景深,快门决定运动效果,ISO决定噪点。
在曝光三角的参数中,改变任何一个因素都会对曝光产生影响。
为了方便大家记住这三个重要的参数,我们将相机想象成一扇窗户,光圈就是窗户的大小,决定了进光量;快门就是窗户打开的时间,决定了光线进入的时间;ISO就好像你站在房间里,带上墨镜,光线就不那么敏感了。
数码相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可以不花一分钱,无限次的练习拍摄技巧。同一处风景,100个摄影师可以拍出100张不同的作品,这就是摄影艺术的魅力。所以参数是死的,人的思想是活的,大家要勤用手动模式或者半自动模式,熟练掌握曝光三角,早日拍出 的作品!
摄影基础知识--认识界面
1.曝光模式:
A+全自动模式:所有参数都是相机自动设置的,不能自己调节。
P程序自模式:除快门和光圈外,其他参数可以由我们自己调节。
AV光圈有线模式:在该模式下,光圈,ISO等参数可以自己调节,快门由相机自动匹配。
TV快门优先模式:在该模式下,快门,S0等参数可以自己调节,光圈由相机自动匹配。
M全手动模式:在这个模式下,所有参数都可以自由调节
ACN场景自动模式:有人像,风景,运动等模式,参数自动设置,可以理解为有专项技能的全自动模式。
2.快门值:
快门的单位是秒。在屏幕上表现1/60,1/125,1/125,1/2000等。
其他参数不变,快门时间越长,进光量越多,画面越亮。
其他参数不变,快门时间越短,进光量越少,画面越暗。
3.光圈值:
光圈一般用“℉+数字”表示。
F后面数字越小,光圈越大,单位时间内进光量越多,画面越亮。
F后面数字越大,光圈越小,单位时间内进光量越多,画面越暗。
4.感光度ISO:
感光度机身的按键标识是IS0,指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感光度数值越高,代表感光度越高,相机对光线就越敏感,画面就越亮。感光度越高,噪点越多,画面越粗糙。感光度数值越低,代表感光度越低,相机对光线就不敏感,画面就越暗。感光度越低,噪点越少,画面越细腻。
5.曝光指示刻度表:
在屏幕上可以看到一个刻度尺一样的图标,这个就是相机的曝光指示刻度表,当箭头指在中间的0时,则表示爆光正常。如果在左边负数值就代表曝光不足,如果右边正数值就代表噪光过度。
6.测光模式:
1.评价测光
2点测光
3.局部测光
4.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7.自动对焦功能:
AF手动对焦:按下快门相机就可以自动完成对焦了, 次半按快门,会听到“滴”的一声,就表示对焦完成了。
自动对焦模式有三种模式:
1.单次自动对焦适合拍摄静止的物体。
2,人工智能同服对焦-适合拍摄运动的物体。
3.人工智能自动对焦可以自动切换单次对焦模式和人工智能伺服对焦模式,所以多被用来拍摄无法预判行动的物体。
MF手动对焦:则需要转动对焦环来完成对焦。
8.自动对焦点选择:
1.单点自动对焦
2.区域自动对焦
3.大区域自动对焦
4.45点自动对焦
9.照片风格:
照片风格主要设置的是锐度、反差、饱和度、色调四个方面,我们常见的系片风格有:自动、标准、人像、风光、中性、可靠、单色,大家可以根据自高的需求来调节。
10.白平衡:
白平衡的主要作用是还原物体原本的颜色,它在相机上用K表示,K值越大,照片越黄,色调越暖。K值越划小,照片越蓝,色调越冷。
11.白平衡矫正:
手动调节白平衡参数,对画面的颜色进行校正。
12.白平衡包围曝光:
相机自动以基准白平衡为基准,从红色系到蓝色系,或者从绿色系到洋红色系,进行色调补偿的拍摄方法。
13.照片格式:
常用的照片格式有:JPEG格式和RAW格式——
JPEG:是一种当前比较流行的图像存储格式,通压缩数据减少储存大小。一般拍摄用这个格式就可以。
RAW:是一种原始图像文件格式,没有经过压缩,所有的数据都保留了下来,数据会比较大,一般商业摄影师都会用RAW格式。
14.自动亮度优化:
成像处理时,可根据拍摄结果自动进行适当的亮度和反差调整。它能对被摄体的亮度进行分析,将图像中显得较暗的部位调整为自然的亮度。
15.WIFI功能:
只要在手机上安装相机控制 软件,不需要借助其他网络,就能与相机建立通信链接,连上以后你就可以把拍好的照片保存到手机上啦!!!
好了,关于“单反相机拍照入门知识和技巧”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单反相机拍照入门知识和技巧”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