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洞察AI股投资:经历大起大落后看准 公司长远价值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信睐营销策划
最近有些日子没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周云帆的详细资料?”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文章目录列表:
周云帆的详细资料?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国内 > 正文
人物特写:周云帆发展的三个时代
--------------------------------------------------------------------------------
2003年10月24日 11:18 购物指南
周云帆很相信时势造英雄的说法,“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作为一个创业者,必须善于抓住市场先机。”
从四年前赶着互联网的热潮归国创业,到一年多以前踩着短信的浪尖开始第二次创业,周云帆很善于借势而发,顺势而为,颇有英雄的气质。而卖掉ChinaRen、蛰伏在搜狐的那段日子,也成为他“磨练英雄的能力和素质”的最好时机。
ChinaRen时代
“时不我待。当时创业的时机急迫,我们不可能再等下去。”
时隔四年之后,周云帆回忆 次创业的辉煌和无奈,他承认,互联网时代给他带来的是比财富还金贵的经历。“很多别人花10年、20年的时间收获到的东西不一定比我在一两年的时间内收获得多。就像过山车一样,非常快,从 跌到谷底。一年的时间从你手里花出去上亿元的资金,这样的机会以后不会有了。得是得,失也是得。过去的几年磨练了我的性格,让我更有决心经受挫折,明白了很多人不知道的道理,其实,成功需要耐心。”
1999年6月,周云帆从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毅然回国创业,不惜放弃了他当时正在攻读的另一个工程管理硕士学位。那段时间,华尔街的股票分析师将亚马逊网络书店的股票目标价格,由每股150美元提高至400美元,华尔街内凡是与网络有关的股票都牛气冲天。“时不我待。当时创业的时机急迫,我们不可能再等下去,没有什么可以后悔的。”1998年至1999年间,他五次往返于太平洋东西海岸。用互联网最大限度地贴近国人生活,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国内外的互联网热潮激荡起周云帆心中按捺不住的出国创业热情。他和搭档杨宁、陈一舟最终确定了一个贴近国情的目标:培养国人对网络的亲和感和国人的网络生活习惯——建立全球华人最大的虚拟社区。于是,便有了经过颇费心思的选择后确定的ChinaRen网站。
“当时的情况是,只要你的创意完善,管理团队强,一定能够吸引风险投资家们的资金。其次,在中国,我们优势就相当明显,一是熟悉两地文化,美国的风险投资家们会比较放心地将资金投向我们这类留美而不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创业者;二是技术团队强,当时从美国斯坦福、哈佛这类大学归国的人非常非常少;三是互联网在美国已达到 ,而中国是刚刚起步,方兴未艾,机会多。”
ChinaRen一经出现,在国内排名迅速进入前10位。尤其是校友录,在中国很多年轻人的心里,一说校友录无须注释就会想到为他们精心打造的ChinaRen校友录。然而,ChinaRen网一直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赢利模式。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赢利永远是 位的。“当时,互联网的创业者、经营者、投资人,甚至包括用户,想的都是一个事情,眼球,如何争夺网民,扩 。没有人在想如何赢利。大家都在拼命扩大 度,觉得赚钱是以后的事。从投资人、从市场那里得来的反馈信息就是:还没有到你考虑赚钱的时候,钱‘烧’掉了还会有。不仅我们,业界都认可这种模式。只不过觉醒早晚罢了。”
ChinaRen网是周云帆的 个公司,也是杨宁的 个公司。由于经验的欠缺,“我们觉醒得最晚。”2000年下半年,全球网络界走向下坡,风险投资家们的钱袋也攥得紧了起来,对投资对象的赢利有了要求,ChinaRen网的资金便出现未曾有过事前也没有预料到的紧张。年轻就会有年轻的缺陷。ChinaRen网最后的结局不仅缘于周云帆的年轻,也缘于互联网的年轻。ChinaRen网是随着网络经济的“泡沫”的迅速膨胀而诞生而成长,“泡沫”去了,他的附着物的结局可想而知。
如今,ChinaRen早已易主,容颜也变。但是提到ChinaRen就不得不提到周云帆,当然提到周云帆也不能不说到ChinaRen。
搜狐时代反思与学习
2000年9月14日,搜狐公司在香港宣布,正式签署搜狐公司收购中国最大的年轻人社区网站ChinaRen.com的最终协议。
卖掉ChinaRen后,周云帆和他的两个创业伙伴一同进入了搜狐的管理层。周云帆的职务是执行副总裁兼总经理,杨宁担任的是搜狐公司首席技术官。陈一舟出任搜狐 副总裁,负责搜狐的战略计划及产品开发工作。
并购完成后,除了陈一舟在2001年3月宣布因“个人原因”辞职外。周云帆和杨宁一直蛰伏在搜狐,行事低调。
他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是在2002年的3月18日。这一天,搜狐公司公告杨宁和周云帆向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张朝阳正式递交了辞职申请,离开搜狐公司将寻求个人创业。
“张朝阳那里感觉并非突然。”回忆当年的辞职,周云帆长长地叹了口气:“他很聪明的,他应该早有些预料。之前我们已经做了些过渡工作。前一年10月,我和杨宁手下的业务就转了出去,想着平稳交接。大家心里都明白、都有感觉吧。我不想自己把着一大块儿,等我一走业务都塌了。我不想让搜狐垮台。“他也可能觉得已经决定的事情,挽留也没有意义。他看了看辞职信,说‘那就这样吧'”很显然,张朝阳能够感受到周云帆的创业的底气。
现在问起为什么要和杨宁现在一起离开搜狐,周云帆的回答和一年前的回答一样:“当初我们因为chinaren与搜狐的合并,作为管理层进入搜狐。当时签的合同是必须呆满1年。在国外的合并案中,都要求被合并公司的管理层要被锁定一段时间,以便完成两个公司的整合。2001年10月份到期。因此,无论从法律上的约定,还是道义上,我们都已经完成了这一阶段的使命。”
但是周云帆在合同到期后没有马上离开搜狐。“当时也没有感觉什么,对很多事情我们也没有看得太清楚。而且当时我在管电子商务,正是做得如火如荼的时候,闪电邮件也是刚刚推出来——很多事情没有做完啊,不能走啊。”周云帆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搜狐的一种呵护。毕竟ChinaRen是他们一手创立的。搜狐不好了,ChinaRen也不会有好日子过。
事实上,周云帆和杨宁的到来也给搜狐带来了 与技术基础。当时两家公司合并的时候,搜狐的注册用户是500万,chinaren是330万,合并之后的15个月后,两个网站加起来达到了4300万,每个月超过10%增长。
在搜狐工作期间,周云帆和杨宁靠能力得到了尊重。周云帆最多时管过200多人,杨宁最多时管过100多人。五分之四是搜狐员工。
在搜狐的日子,周云帆看到了一个像做大做强公司应有的坚持,学会了一个上市公司应有的规范,悟出了网络公司可以赢利的商业模式。
空中网时代
“仅仅跑得快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活得长久。”
带着ChinaRen时代保留的先知先觉的优势,经历了在搜狐时候互联网的低潮,周云帆开始进入了职业生涯的第二次创业。周云帆说:“在chinaren以及搜狐工作的三年,我们吸取了经验和教训。但我和杨宁依然能保持创业的 。”
2002年初春,当时还在搜狐的周云帆和老搭档杨宁闻到了空气中移动通讯产业蠢蠢欲动的味道。2002年,中国固定电话、手机用户均超过2亿,已经超过美国和日本,居 。同时,中国WAP网有了新发展,2002年10月中国移动推出了手机彩信业务。
周云帆敏锐地把握到了这点。2002年3月离开搜狐后,他与杨宁迅速成立空中网,将目光盯准移动通讯的增值业务。第二次创造和运做一个公司,周杨二人经过了仔细的考虑和缜密的调研,包括对行业,包括对自身的优劣势,以及跟竞争对手比拼的机会所在等等。所以从心态、企业发展的研究、移动行业的认识上,他们都有非常成熟的思考。他们将空中网定位在提供基于彩信(MMS)、WAP、JAVA等2.5G、3G技术,致力于为中国的年轻一代带来全新的移动娱乐、移动沟通以及移动商务与生活 的移动通信增值服务提供商。
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今天的空中网还远不如他们当初的Chinaren的名字响亮,但却盈利很多。
然而,对于公司在快速发展和变大的过程中已经取得的成功,周云帆并不觉得轻松,“公司赚钱了,这还只是走上了万里长征 步。”他很认同经济学家、北大教授张维迎打的一个比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做企业,就好比龟兔赛跑,兔子虽然跑得快,可是论寿命,还是乌龟活得长久。“空中网已经跑得很快了,我们接下来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快速发展的行业中做一个长久的企业。”
金融行业作为平均学历最高的行业之一,只有不断学习,你才能不被淘汰。还有就是建议你从学校就开始考金融方面的 ,毕竟都是靠资历吃饭的。
你目前可以看的书还是挺多的例如: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豆瓣评分:8.9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是 投资领域卓绝经典的最 、最传神、具有启发性的中文译本。中国金融翻译界一哥丁圣元先生,“字字推敲、句句雕琢”,耗时一年全新修订。一段金融投机史上群雄逐鹿的激昂岁月,一位光芒四射,让人血脉喷张的天才人物,一本浸润头无投资者心灵纵深的永恒经典。
其他人的存在究竟有没有目的,没人能说的清楚,但他来到这个 上,一定是为了投机。出众的天赋,使其不到20岁,即被狡诈的证券对赌界视为“瘟神”。屡次被市场残酷地击倒,每次又能像凤凰涅槃般以更强的姿态重新矗立。他就是杰西?利弗莫尔,一个通过做空豪取近亿美元的不朽传奇。
他 于63岁,绝不是因为巨额财富化为乌有。金钱对于他而言只是投机游戏的筹码。只要他还是投机 ,就永远不怕找不到失落的王冠。一切只缘于丧失对机会的嗅觉后,他已经没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当飞舞的纸带不再缠裹成保护他的“蚕茧”,他选择用 口充当了人生的句号。
《门口的野蛮人》
豆瓣评分:8.2
华尔街商战纪实经典,深度接触资本 ,金融大鳄、国际巨头悉数登场——KKR、DBL、美林、高盛、雷曼、拉札德、所罗门兄弟、 波士顿、贝尔斯登、大通曼哈顿、花旗、摩根士丹利、巴菲特、米尔肯、纳贝斯克、菲利普·莫里斯、美国运通、百事可乐、宝洁、卡夫、麦肯锡……有史以来最推荐的商界与金融界实战经典案例!
对于那些不怀好意的收购者,华尔街通常称之为“门口的野蛮人”。两位《华尔街日报》的记者凭借人脉和技巧,令当事人吐露真言,获取了 手的资料,再辅以引人入胜的妙笔,曝露出当时华尔街最大的收购——1988年KKR公司收购雷诺兹——纳贝斯克的来龙去脉,以及华尔街金融操作的风风雨雨。
书的前半部交待出主角们的发家史,俨然是美国经济浮世绘;后半部情节紧张,宛如悬疑小说。其间,人物们尔虞我诈,故事充满金融交易、舆论压力、决策博弈、社交晚宴和董事会议,不仅让读者见识到如此重大的收购在高层之间是如何运作的,也让我们看到一部充满洞见的金融社会史。
《贼巢》
豆瓣评分:8.2
1986年5月12日,美国金融史上最大的一起犯罪阴谋宣告破产,打碎了华尔街历史上最喧嚣的圈钱狂潮。这场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的犯罪活动,数量之大、范围之广,至今难以评估,并直接促使美国各种证券法律法规的出台,成为金融史上难以磨灭的一笔。
全美 畅销书——《贼巢》 次详尽地描述了华尔街的四大巨头——迈克尔·米尔肯、伊万·布斯基、马丁·西格尔和丹尼斯·莱文——如何创建金融史上最大的内幕交易圈,如何差点窃取数十亿美元非法所得,以及政府的执法人员如何顶着压力,忍着折磨,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使这四大主犯得到应有的制裁和惩罚。
作者历时四年,查阅了大量的陪审团审议记录、实际的交易记录和新闻报道,并进行了无数次深入采访和调查,写就了这部引人人胜的著作,非常恰当地把握了纪实小说和新闻报道之间的微妙关系,使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历史的真相,同时又享受到小说的跌宕起伏带来的快感。
《日本蜡烛图技术》
豆瓣评分:9.0
《日本蜡烛图技术:古老东方投资术的现代指南》是一项杰出的探索、研究、翻译成就……他不仅全面周详、内容丰富,而且文笔流畅、引人入胜。史蒂夫的工作干得实在漂亮,他将日本的蜡烛图技术与传统的西方技术工具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并且用大量的 图例把这个概念清晰地作了说明……我敢担保,《日本蜡烛图技术:古老东方投资术的现代指南》将成为有关内容的标准教材。
《摩根财团》
豆瓣评分:9.5
本书被称为金融航母,它不只是一部金融史,在生动展现历史的同时,又引人入胜地刻画了摩根家族在两次 大战过程中与当时政要及政府之间的周旋与交易。书中,作者对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刻画和描述引用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使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人物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本书全面地展示出摩根家族四代人所生活的各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更深刻揭示了金钱在各个时代的威力。
《摩根财团》一书还介绍了有关亨利·福特、伍德罗·威尔逊、赫伯特·胡佛、富兰克林·罗斯福、温斯顿·邱吉尔等要人的一些鲜为外界所知的史料。同时还揭示了第二次 大战结束以后,摩根财团又如何逐步演变为新 中银行业的先锋。作者对历史事件和史料的铺陈具有娴熟的驾御能力,从而使本书架构严密而充满生气,令人手不释卷。
《花旗帝国》
豆瓣评分:8.0
《花旗帝国》不仅生动描述了金融巨子桑迪?韦尔传奇的一生,而且真实地记录了华尔街以及美国金融 的起起落落。尽管华尔街根深蒂固的偏见围攻不断,桑迪?韦尔仍然开创了自己的 个事业高峰――希尔森公司……然而接下来迎接他的却是被自己苦心经营的公司扫地出门,变得一无所有……谁能想到,就是这个犹太移民的儿子,在华尔街“正统”势力的排挤、蔑视中,又为自己打造了更辉煌的事业――花旗帝国。
《说谎者的扑克牌》
豆瓣评分:8.2
“说谎者的扑克牌”是华尔街上金融家们玩的一种休闲游戏,以最善于瞒骗他人而实行心理欺诈者为胜。迈克尔·刘易斯将其用为隐喻,描述了自己在华尔街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的所罗门兄弟公司里四年的工作经历——从意外受雇、接受培训直到成长为只凭一个电话即可以调动数百万美元资金的明星交易员。
在书中,刘易斯将华尔街投资 中许多不为人知的技巧、诀窍和手段娓娓道来,披露了自己是如何参透华尔街的波谲云诡、逐步掌握投资走势的,让读者有了感同身受的体验。
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从作者的视角展示了所罗门兄弟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的戏剧性历史,特别对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大崩盘进行了深刻的描写,从而折射出华尔街在那个年代是如何在大起大落中保持发展的。
作者将华尔街深奥的投资手法融入有趣的故事当中,让读者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又陷入深深的思考。这也使本书获得了专业人士和广大读者的认可,成为美国长销不衰的投资经典著作。
《半路出道的投行家》
豆瓣评分:8.0
过去的10年,见证了投资银行业的热闹纷呈,也交替着经济的繁荣与衰落。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贝尔斯登,这些响当当的名字曾经让无数聪明而富有野心的年轻人心生向往、顶礼膜拜。投资银行家这群神秘、富有、极具权势的社会精英,是如何操控价值上百亿美元的大宗并购,影响商业巨头、企业财团重大商业决策的?
《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华尔街10年变迁内幕》作者乔纳森·尼是一个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进入了华尔街极具声望的高盛银行,而后跳槽到摩根士丹利。他见证了这个行业经历的一段特殊时代——因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而出现惊人业务量的时代,一个令人振奋的年代,以及之后随泡沫破灭而出现的灾难。
作者以促人深省的幽默和无所畏惧的坦诚,揭开了投资银行家的神秘面纱,展现了投行业的原始面貌,让我们得以一窥那些充满魅惑力的故事——藏于华尔街最有权势的公司背后的故事。
《证券分析》
豆瓣评分:9.3
如果整个证券研究领域的书籍全部被焚烧了,仅仅凭借这样一本书,这个行业也必将重建。
作者没有建立任何 的学术模型,却恰到好处地切入了学术和实践之间。他既不向浮躁的现实低头,也不向自大的学术低头。通过众多纷繁复杂的例子,大本把自己的理论建立在非常具体的基础上。
虽然以 股票投资家著称,但作者的《证券分析》的大部分内容是关于债券和优先股,而且其价值并不逊色于股票部分。选择良好债券的艺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换为选择良好股票的艺术,这两者之间的联系远比人们想象的紧密。
《金融炼金术》
豆瓣评分:8.7
索罗斯的大部分言论都充斥着狂妄自大的气息,但考虑到他的宏大功业,这样的自大是可以理解的。在《金融炼金术》中,他试图建立金融市场的所谓“反身性”原理,即投资者与投资标的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并且用这种原理来解释整个社会科学。
为了证明他的理论,索罗斯声称他运用自己的对冲基金进行了“历时实验”,包括实验期和对照期。这个历时实验发生在量子基金最辉煌的时期——1986年至1987年。
《聪明的投资者》
豆瓣评分:9.1
《聪明的投资者》一书收录了大本晚年发表的最有价值的文章和演讲,不仅涉及财务报表分析和投资学原理,还涉及货币银行和宏观经济学内容。大本发表的大部分文章都有浓厚的悲观主义情绪,所以他在华尔街并不是受欢迎的人。
几十年过去,今天的读者可以更加心平气和地体会他的教诲——对于价值投资理念的信奉,对风险控制的执著以及对 繁交易的厌恶。这些教诲在今天仍然没有得到执行。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豆瓣评分:8.4
巴菲特没有撰写过什么专业著作, 的作品是每年写给伯克夏哈撒维公司股东的信。他每年都重复一些似乎早已过气的言论,例如现金的重要性,公司管理层的重要性,在折扣价格购买资产的重要性以及“为增长付出恰当代价”的重要性。
仅仅从一个细节就可以看出巴菲特的伟大——在目录中,排在最前面的是“公司治理”,其次才是“公司财务”。人们往往把巴菲特视为财务和税务 ,但他在鉴别公司经理人方面的才能无人能及。其实他的每一句话都可以归结为我们耳熟能详的真理,只是用一种非常简洁朴实的方式来表达而已
好了,今天关于“周云帆的详细资料?”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周云帆的详细资料?”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