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守到开放,苹果如何应对监管压力并拓展NFC支付?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信睐营销策划
感谢大家参与这个关于马云都不敢要的NFC支付,谁还有勇气捡起?的问题集合。作为一个对此领域有一定了解的人,我将以客观和全面的方式回答每个问题,并分享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文章目录列表:
马云都不敢要的NFC支付,谁还有勇气捡起?
2014年6月18日,支付宝在中国首届城市建设信息技术产品博览会上发布“未来公交”计划,从交通领域拥抱NFC支付。
然而三年后的今天,蚂蚁金服向媒体表态,扫码支付将彻底取代NFC作为城市交通支付方案。随后,国内各大城市相继掀起一股扫码乘车的热潮,NFC支付所有优势场景至此被扫码支付攻陷。
NFC支付发展难,一个硬件要背锅
从目前国内的移动支付技术普及程度来看,NFC支付确实不如扫码。去市场买菜的大叔大妈都会用扫码支付,而许多自诩新中产的小白领却仍不知NFC支付为何物。
事实上,NFC支付在国内已有近10年的商用历史,远比扫码支付发展的时间长得多。而在技术上,NFC支付才是千禧年的技术派代表,而二维码,那都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产物。NFC支付并不是输在时间和技术,产业链上各个利益方的争斗才是NFC支付始终没有起色的主要原因。
支付宝NFC项目负责人曹寅曾撰文表示:
NFC的产业链实在是太长了,整合难度巨大。在整个生态里,有NFC芯片厂、安全芯片厂、手机厂、TSM 、一卡通公司、系统集成商、卡组织或行业监管机构、POS终端厂,还有支付宝钱包这样的大型入口。这就意味着,让用户无感知的把手机“变成”各种卡来用,作为支付宝钱包这样一个整合的角色,必须与产业链的各方达到无缝协作,平衡各个利益方,还要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
从曹寅对NFC支付产业链的描述中不难发现,这个链条上除了会有像支付宝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身影外,传统的移动运营商、卡组织/银行还有手机厂商都有插足。
而这场利益争夺的核心是一颗芯片的控制权SE安全元件。SE安全元件掌握着包括金融账户在内的敏感信息,是整个支付过程中最重要的部件。除了最新的NFC+HCE,之前包括NFC在内的移动支付方案都需要搭载SE安全元件(具有加密逻辑电路的芯片)。所以谁都想掌握SE的控制权。而谁掌握SE的控制权,谁就能主导移动交易上所获取的收益。
在近十年的NFC支付商用路上,各路巨头都尝试过用不同的方案去控制SE元件。下面来看看巨头们是怎样一个争法:
以移动运营商主导的SIM全卡方案
SIM全卡方案,顾名思义,就是将射 部件和SE元件全部集成在SIM卡上,只要一张SIM卡就能实现移动支付,无需其他改造。也就是说,你去移动营业厅办一张支付SIM卡就可以了。早在2008年,中移动就率先推出了以SIM全卡方案为标准的RF-SIM卡。
对于运营商来说,SIM全卡是最稳健而且收益最大的方案。从卡的营销发放到交易 运营维护,再到客户服务,所有的环节都能够被运营商掌握,收益自然也由运营商占了大头。
算盘打得倒是叮叮响,只不过运营商(尤指中移动)还是算错了一个数支付通信 率标准。当时政策上还没有明确规定支付通信时所使用的 率,运营商和银联在标准的采用上出了分歧。以中移动主推的RF-SIM为例,其采用的是2.4GHz 率,在当时算是一大创新。而银联和银行在移动支付业务上选择继承传统,维持银行业通用的13.56MHz标准。
中移动的2.4GHz有信号穿透力和传输距离远的体验优势,银联银行的13.56MHz则是有“银行标准,全球通用”的价码。在通信标准上,双方都不肯让步。对于中移动来说,走自己的路才能吞下移动支付这块蛋糕。而对于银联来讲,求稳是根本,守住13.56MHz就是守住了设备改造的本钱。
这场标准之争持续了两三年之久,最终由央行在2012年底颁布的《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确定了13.56MHzNFC的地位。这一着纸令彻底“埋葬”了中移动的RF-SIM卡,为RF-SIM所做的投入基本打了水漂。在这个拼爹的年代,中移动还是嫩了些。
以银联银行主导的NFC-SWP方案
所谓的NFC-SWP方案就是将SE安全元件集成到SIM卡当中,但支付通信的环节由手机的NFC模块完成。这时候,你需要换一张SIM卡,而且还要一部具有NFC功能的手机。
结束了通信标准之争后,运营商和银联开始合力筹措NFC-SWP方案。与其说NFC-SWP方案是运营商和银联相互妥协下的产物,不如说这是银联给运营商发展SIM全卡无望后的一个台阶。虽然SE安全元件依然集成在SIM卡中,但从运营分工来看,银联/银行明显占了上风支付运营环节由银联银行掌握,而通信运营商更多的是负责终端和SIM卡的硬件营销。
主导权在手,并不是你想走就走。银联取得移动支付主导权,靠的是央行的强势支持。而央行之所以支持由银联主导,更多的是出于对移动支付不明朗的发展前景的考虑。这也无疑是央行释放给银联/银行「稳健发展移动支付」的信号。金融业界的慢热是所有行业中出了名儿的,再加上央行的Buff,NFC支付要想在银联主导下形成规模,没个三两年估计是不可能的。
银联还需要解决终端设备不足的问题。此前中移动之所以敢迈那么大步发展SIM全卡,很大原因就是SIM全卡没有手机终端的顾虑,若不是政策倾斜,彼时已是运营商统治移动支付的 。
到了NFC-SWP上就不行了,终端数量不够,技术再好也无法全面推广。在这个方案链上,手机厂商最多就是做个硬件配合软件推广,且不论厂商和银联在技术之间的差异几许,光是增加NFC模块所带来的成本就够手机厂商去琢磨要不要帮银联这个忙。毕竟手机厂商和银联的关系远不如和运营商那样亲密,运营商可以给手机厂商补贴,银联你可以给啥?
以手机厂商主导的NFC全终端方案
简单来说,NFC全终端方案是将SE安全元件直接集成在手机当中,配合手机内置的NFC模块实现移动支付。不用换卡,一部手机就能完成支付,华为Mate9系列就是这种NFC全终端方案的终端代表。
互联网风起云涌,移动运营商式微,手机厂商乘着智能的浪潮地位凸显。产业链内当了那么多年的小弟,手机厂商自然也有做一回大哥的念想,于是一直因为技术的限制而被忽视的NFC全终端方案开始受到重视。好在此时产业链上游的元件商羽翼丰满,让NFC全终端方案落地切实可行。
作为国内NFC全终端方案的带头厂商,华为的NFC全终端手机在支付安全这一块做得还是相当出色的。2016年,华为Mate9系列发布,内置的inSE安全元件将NFC全终端方案的安全性提升到金融级别。Mate9的inSE安全元件通过央行和银联的双重认证,加上指纹识别和可信运行环境,Mate9的NFC支付安全性丝毫不弱于前面的两种模式。
如果说之前是技术限制了NFC全终端方案的想象力,那么技术蓬勃发展的这几年让手机厂商看到了NFC全终端方案的新玩法。一些手机厂商试图通过控制SE大权来做用户引流,引去的方向自然是自家旗下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还有一些厂商估计是对运营商和银联颇有怨言,所以在控制了SE大权之后直接屏蔽了NFC-SWP模式,对此运营商和银联也是敢怒不敢言。
手机厂商要想真正主导NFC支付,还需要面对很多问题。比如芯片标准不一致问题,终端设备不兼容问题,支付 不 问题。还有就是消费者的意愿以及线下商家的配合程度。很多问题都需要各方参与配合,毕竟有意发展NFC支付的手机厂商不止一家,没有合作就很难形成规模。
从各方轮番主导的方案来看,要想某个玩家成为曹寅所说的「整合角色」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场势要做决出 的争斗岂会有一方妥协退让?所以NFC支付要想翻身,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不会遭致争斗的技术之上。
NFC支付闲鱼翻身,银联给的勇气
一个不会遭致争斗的技术?这个,真的有。
在2014年,NFCForum就联合谷歌、Visa、MasterCard等业者推动一项新的NFC支付技术NFCHCE主机卡模拟技术。
NFC-HCE技术可以理解为,手机终端只需具备NFC模块,配合支付应用即可实现移动支付。原来SIM卡内或手机内部的SE安全元件被云端取代,交易关键信息交由云端存储。这个时候,只要你的手机具备NFC功能,下载个 就能支付。
对于银联来说,NFC-HCE可谓是天降甘霖,一来可结束SE元件的纷争,独揽nfc支付大权,一来可与当时俨然成势的扫码支付相抗衡。所以在14年底,银联就已经把NFC-HCE引进来了,在时间上把握得非常不错的。
又由于NFC-HCE方案在账户、后台、清算等一系列交易流程基本与 一致,上头的监管部门对之甚是满意,对NFC-HCE方案也是绿色全开。
可惜,NFC-HCE引进来的时候又遇上了国内的手机性价比大战,各大互联网手机品牌本着“低成本,高性能”的原则来开发 手机,一些不重要的部件自然是能省则省,NFC部件就是其一。 机都是如此,更何况争夺得日益激烈的千元机市场。NFC手机数量又成了银联的绊脚石。
眼见NFC支付渐衰,恰好2016年苹果有意联合银联推动 lePay入华,这才让NFC支付有了续命的机会。 lePay在用户中激起了一股NFC支付浪潮,其他手机厂商这才有意跟进。
大起大落后又见生机的银联自然卯足了劲推进NFC-HCE方案,各家银行也都积极向用户普及闪付 。17年11月上线的“云闪付” 满月至今,用户数量增长约67%,日活用户增长150.8%,日均交易量增长179.3%。而最近的一次微信更新,小程序开放了NFC-HCE功能,并且推出NFC公交卡小程序,似乎有意站队NFC支付。NFC支付真的要翻身成功了。
能翻身,那么是否有赢面?
在手机仍是主流交互终端的当下,NFC支付还是有机会借新技术抢回市场的。在完成nfc功能普及后,用户必然会转向这个更快捷安全的支付方式。
但是手机还能做多久的“主流”呢?AR、MR继续发热,不断有微软、谷歌、苹果等巨头开发新终端的消息流出,不少KOL预言未来是智能眼镜的 ……一旦没了手机作为承载,NFC支付这种要求超近距离接触的支付方式还有什么生存空间呢?
不过基于热潮和预言的论断多少都有点耍流氓的意思。万一更前卫的终端出现,NFC支付成为移动支付主宰也未必不可能。那一天,会来吗?
iPhone将可直接通过NFC功能支付
iPhone将可直接通过NFC功能支付,苹果公司周二(2月8日)在官网发布公告称,计划在iPhone上推出“点击支付”功能,iPhone将可直接通过NFC功能支付。
iPhone将可直接通过NFC功能支付1日前,苹果在美推出Tap to Pay”(点击支付)功能,据介绍商家只需轻触iPhone,即可使用iPhone接受 le Pay、非接触式 和借记卡、以及其他数字钱包付款。
该功能正式上线后,商家将能够通过iPhone上的一款iOS应用程序,接受非接触式支付。
苹果Tap to Pay”可以通过iPhone通过 le Pay、非接触式 和借记卡以及其他数字钱包接受支付,不需要额外的硬件。
简单来说,该功能可让iPhone成为一个收款设备。
这个功能堪称是小商户的 神器,不需要购买第三方运营商的服务就能实现刷卡收款,用户之间的相互转账也能更加方便,面对面还能避免误转。
不过,目前Tap to Pay功能仅支持在美国地区使用,且只有iPhone XS或更高版本的iPhone机型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国内的一些在支付方面的限制,该功能基本不可能在国内实现普及。
另外,国外用户非常依赖刷卡支付,所以该功能会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国内的二维码收款码等方式已经非常方便,且普及度非常高,很多大爷大妈都能流畅的使用,所以对于这个功能的需求也并不大。
相对来说,国内用户更期待的是苹果能早日彻底开放NFC,让用户可以实现便捷的门禁卡复制等操作。
iPhone将可直接通过NFC功能支付2苹果公司周二(2月8日)在官网发布公告称,计划在iPhone上推出“点击支付”(Tap to pay)功能,授权企业在iPhone上通过点击支付接受非接触式支付。这一功能还可以与非接触式 一起使用。 周二盘中,苹果股价上涨约1.3%。
苹果表示,商家只需提示顾客使用iPhone或 le Watch等靠近商家的iPhone实现支付,支付将通过NFC技术安全完成。使用“点击支付”功能不需要额外的硬件,使用该功能的所有交易都将通过安全元件(Secure Element)作加密处理。
苹果称,支付 和应用开发商可以将iPhone上的“点击支付”整合到他们的iOS应用中,并作为一种支付选项提供给他们的商业客户。
苹果表示,Stripe将是 个向其企业客户提供iPhone版“点击支付”的支付 ,包括今年春天的Shopify销售点应用。其他支付 和应用程序将在今年晚些时候跟进。
苹果公司负责 le Pay和 le Wallet业务的副总裁詹妮弗·贝利在声明中表示:“iPhone上的‘点击支付’将为企业提供一种安全、私密、便捷的非接触式支付服务,并解锁新的付款体验。”
这是苹果进军金融服务行业的最新举措。苹果目前运营着一种非接触式支付服务 le Pay、一种点对点支付服务 le Pay Cash,以及一种与高盛合作的面向iPhone应用程序的 le Card。
苹果从大约2020年开始研发点击支付功能,当时它斥资1亿美元收购了一家名为Mobeewave的加拿大初创公司,该公司开发了一项让智能手机接受刷卡支付的技术。
iPhone将可直接通过NFC功能支付3据报道,苹果公司宣布,将在iPhone上推出“Tap to Pay”(点击支付)功能,允许全美数百万商家只需轻触iPhone,即可使用iPhone无缝、安全地接受 le Pay、非接触式 和借记卡、以及其他数字钱包付款,而无需额外的硬件或支付终端。
iPhone上的Tap to Pay,将可供支付 和 开发者集成到他们的iOS应用程序中,作为一种支付选项提供给他们的商业客户。Stripe将成为 个向其商家客户提供iPhone “Tap to Pay”的支付 ,今春将支持Shopify的“销售点系统”(Point of Sale) 。更多的支付 和应用程序将在今年晚些时候跟进。
苹果公司负责 le Pay和 le Wallet的副总裁詹妮弗·贝利(Jennifer Bailey)对此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使用数字钱包和 进行支付,iPhone上的Tap to Pay将为企业提供一种安全、私密和简单的方式来接受非接触式支付,并利用iPhone的强大、安全和便利性来开启新的`结账体验。”
贝利还称:“通过与支付 、应用开发商和支付网络进行合作,我们将赋予各种规模的企业,从小企业到大型零售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接受非接触式支付,并继续发展他们的业务。”
一旦正式推出Tap to Pay,商家将能够通过iPhone XS或更高版本设备上的一款iOS应用程序,接受非接触式支付。在结账时,商家只需提示顾客拿着他们的iPhone或 le Watch,靠近商家的iPhone手机,使用 le Pay、非接触式 或借记卡,或其他数字钱包,即可通过NFC技术安全完成付款。
这一支付过程不需要额外的硬件,这样企业就可以在他们做生意的任何地方接受支付。当前,超过90%的美国零售商已经接受了 le Pay,有了这一新功能,几乎每一家企业,无论大小,都可以允许客户在结账时点击iPhone付款。iPhone “Tap to Pay”也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美国的 le Store门店推出。
苹果强调, 是苹果在设计和开发所有支付功能时的基础,而iPhone “Tap to Pay”将使用与 le Pay同样的技术,以确保客户的支付数据的 和安全。通过Tap to Pay进行的所有交易,都进行加密,并利用Secure Element进行处理。与 le Pay一样,苹果不知道用户在购买什么,也不知道是谁在购买。
好了,关于“马云都不敢要的NFC支付,谁还有勇气捡起?”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马云都不敢要的NFC支付,谁还有勇气捡起?”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